
期刊简介
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,北京医院、中共安徽省委保健委员会主办,国内外公开发行的《中国临床保健杂志》,是以临床医学与保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术期刊。自2005年第1期起,本刊已被收录为“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”(中国科技核心期刊),荣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、安徽省优秀期刊奖、安徽省特色栏目奖、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出版物主题宣传优秀奖,相继被美国《化学文摘》(CA)、波兰《哥白尼索引》(IC)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。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社热忱欢迎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为本刊提供稿件。欢迎各有关单位和广大读者订购,每期12元,全年72元,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购,邮发代号26-184,也可直接向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社邮购。通信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715信箱 邮编:230001 电话:0551-62608457 传真:0551-62606415 Email:J.C.Healthcare@163.com网址:www.zglcbjzz.com
非冻结性冷伤
时间:2024-12-05 14:02:59
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,发生血管收缩和血流滞缓,影响细胞代谢。待局部得到常温后,血管扩张、充血且有渗出,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(水泡)。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、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,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。
疾病描述
低温引起的人体损伤、即冷伤有两类:一类称非冻结性冷伤,由10℃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,如冻疮、战壕足、浸溃足等。另一类称冻结性冷伤,由冰点以下的低量所造成,分局部冻伤或全身冻伤。冻疮在我国一般发生于冬季和早春,在长江流域比北方多见。因为长江流域冬季虽然气温较高于北方,但比较潮湿,且防寒措施不及北方地区。儿童常不顾防寒,故患冻疮者常见。战壕足和浸溃足过去多发生于战时,前者是长时间站立在1—10℃的壕沟内所引起;浸溃足是长时间站在冷水中所引起。在平时这两种冷伤以及长时间将手浸在冷水中引起的”浸手”,也可在某种生产劳动或部队执勤的过程中造成。
症状体征
冻疮的发生往往不自觉,直至手、耳、足等部位出现症状才察觉。局部皮肤红肿,温暖时发痒或刺痛;较重者可起水疱,水疱去表皮后创面有渗液,并发感染后形成糜烂或溃疡。好转后皮肤消肿脱屑,可能有色素沉着。治愈后遇相同的寒冷环境,如未注意,冻疮可再发。战壕足、浸渍足等的病变比冻疮较重,疱破创面渗液,可并发感染,治愈较慢。先有皮肤苍白、发麻;继而红肿、疼痛、起水而且治愈后可能对寒冷敏感,患足有疼痛、发麻、苍白等反应。
病理生理
暴露于冰点以上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.发生血管收缩和血流滞缓,影响细胞代谢。待局部得到常温后,血管扩张、充血且有渗出,反应较大者在表皮下有积液(水疱)。有的毛细血管甚至小动、静脉受损后发生血栓,而后引起一些组织坏死。近年来研究证明组织缺血-再灌注可引起细胞凋亡,非冻结性冷伤也与细胞凋亡相关。另一方面,冻疮、战壕足等常有个体易感(发)因素,所以在相同的寒冷环境中只有一部分人发病。显然,容易发病的人应特别注意防护。
治疗方案
发生冻疮后,局部表皮存在者可涂冻疮膏,每日温敷数次。有糜烂或溃疡者可用含抗菌药和皮质甾的软膏,也可用冻疮膏。战壕足、浸溃足除了局部处理,宜用某些温经通络、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环。
疾病预防
冬季在野外劳动、执勤的人员.应有防寒、防水服装。患过冻疮的人、特别是儿童,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手、足、耳等的保暖,并可涂擦某些防冻疮霜剂。
用药安全
1、患过冻疮的人、特别是儿童,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手、足、耳等的保暖,并可涂擦某些防冻疮霜剂。
2、发生冻疮后,局部表皮存在者可涂冻疮膏,每日温敷数次。
3、有糜烂或溃疡者可用含抗菌药和皮质甾的软膏,也可用冻疮膏。
4、战壕足、浸渍足除了局部处理,宜用某些温经通络、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环。
5、冬季在野外劳动、执勤的人员,应有防寒、防水服装。患过冻疮的人、特别是儿童,在寒冷季节要。
6、注意手、足、耳等的保暖,并可涂擦某些防冻疮霜剂。